2020年8月31日举办“药品与药包材相容性研究”主题网络研讨会等你来!
自从2015版《中国药典》正式收录以来,药包材的质量与相应的检验规范和仪器都受到了关注。药包材为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括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和医疗机构配置的院内制剂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其自身的质量、安全性以及药包材与药物之间的相容性对药品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药包材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或由其他包装组合而成,在药品的包装、贮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起到保护药品的作用。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稳定、方便使用。
2016年8月,国家药监部门发布《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取消对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核发批准文号,在制剂注册申报时对其质量和适用性一并进行评估。
2015版《中国药典》首次收载《药用包装容器通则》和《药用玻璃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形成了涵盖原料药及其制剂、药用辅料、标准物质、药包材的药品标准体系,为实现全面的药品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在2015版的基础上,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又增加了“4000 药包材检测方法”系列共16个方法,进一步规范了药包材的各种技术指标。
举办“药品与药包材相容性研究”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徐俊,高级工程师,就职于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目前主要从事药品包装及材料的安全评价,具有较丰富的药包材测试和研究经验。历年来曾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参与或负责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科技“十一五”课题子课题、国家局课题-丁基胶塞与头孢类抗生素相容性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子课题-射频标签对药物的影响研究、上海市局课题-药用胶塞影响头孢类抗生素澄清度的成因分析和评估和上海地区药品生产企业使用胶塞质量稳定性的调研及评估等。曾负责多项药包材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和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药包材标准提高项目课题任务,如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低密度聚乙烯输液瓶、注射用冷冻干燥用溴化丁基橡胶塞、药用橡胶塞通则、药包材标准体系体例规范等。曾在专业期刊发表科技论文多篇,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改性聚丙烯材料中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含量》、《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药用胶塞胶种》、《胶塞可挥发性物质的迁移及其对头孢曲松钠的可能影响》等。
博士,副主任药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同年进入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药包材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药包材检验与研究工作,并多次参与药包材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石峰,男,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同年至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工作。现任省食药院生检室主任。2012年赴美国药典委员会访问学者进修,2013年在中国食品还药品检验研究院挂职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助理。长期从事食品药品检验工作,具有良好的食品药品检验基础与丰富的检验经验,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2017年获得中国药学会药学发展奖青年学者奖;在国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郝鹏超,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有机化学和环境毒理学双博士学位。曾任SGS生命科技部可提取物与浸出物项目组主管,在职期间管理包材相容性项目92余种近300个项目。现任本项目总负责人,自主开发了可提取物与浸出物毒理数据库“eL-PRADa”,囊括界内最新药包材相容性和基因毒化合物的毒理信息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10余篇。
张磊,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14年的分析和生物药质量研究经验,先后就职于上海有机所质谱中心,Agilent(GC/LC-FTMS部门),GE (上海研发中心,AIMS部门)和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任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析总监。 专注于色谱、质谱和电泳类分析,以及生物药研发和生产不同阶段的质量研究和申报支持,特别是E&L、单抗药物的结构、纯度和杂质研究,和相应的标准制定。
潘晨松博士,2008年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直从事高分辨液质技术在食品安全、环境等领域的方法开发和技术支持,现任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QTOF产品经理。
安捷伦大中华区资深液质应用专家,任职于安捷伦科技15年,目前聚焦于各行业领域应用解决方案设计、开发与客户合作的工作,涉及行业包含食品、环境、法医、药物研究、组学方案... 等。SCI国际相关文章与客户合作发表十数篇、参与相关的国内外大型行业会议和各种讲座。 近年来,由于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视,更延伸至包装材料的解析,同时对相关的应用方案进行研究与开发。
王仁萍,GCMS应用工程师,2019年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主要支持GC-MS平台应用方法开发。
加入“药包材相容性研究技术交流群”随时关注会议动向及生物药研发及质量控制相关内容交流!